只记得刚工作那会,我几乎没有午后。毕业后,被分配在离家不是很远的一座村小。还算大的,称为“完小”,五个班级(一、二年级死复式班)六个老师。学校没有食堂,中午学生老师都回家吃饭。我不仅仅只是吃饭,父母在农田忙活,还得做饭。所以,中午的两个小时,我是在“回家路上——做饭——吃饭——上班路上”奔波的,每天除了必须保证上课不迟到之外,哪来的“午后时光”。
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。一年后,外乡镇的一位帅哥老师成了我同事。为了解决他的吃饭问题,负责人帮他联系了村里一个企业食堂去搭伙,我作为“地陪”一起搭伙,结束了午间奔波的日子,开始有了午后的时光。
那时的午后,就我们俩,除了备课(手抄本)批作业看看书聊聊天之外,也就没别的了。但校园里很太平,学生陆续来校,校园渐渐热闹起来,孩子之间有玩乐吵闹的,却很少有事故发生。或许有发生的事情远比现在的一些严重得多,只是孩子、家长都没当作事情而已。
几年后,我调进了镇上的中心校,吃饭就在单位的食堂里。学校后面沿戚浦塘有一排平房,部分是食堂,还有一部分是职工宿舍,于是,午后的很多时光,我们便在同事的宿舍里渡过。吃饭(食堂打好饭后端进同事宿舍吃)、聊天、打牌(中心五)皆有,显得很充实很丰富。(前些天遇上当年的老校长,还和他一起回忆那些时光)打牌,凡是校长,只看不参与,参与者级别最高的,也是副校长,其次教导啊主任啊百姓啊等等都有。偶尔,也会上街去逛逛,逛得最多的,当然是布店和裁缝铺了。
渐渐地,不知什么时候起,这样的日子也结束了,午间开始必须进入课堂了。但那时,至少还有语数老师轮流,一个午间,至少还有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。
十年前,我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校,来到这所新学校。虽然,属于我的午后时光只减没增,我却是越来越喜欢。因为,美丽的校园,让我喜欢上了漫步的感觉。是春日的艳阳下,还是冬日的暖阳下,或踱步名人廊,偶尔小坐于紫藤架下,或沿着田径场塑胶跑道晃荡两圈,同事间欢笑戏谑,区区十来分钟,也能令人心旷神怡,身心荡漾。
可如今,我却越来越不想看到有阳光的日子,因为,我怕我心痒难抑。前两天,温暖的春日下,被同事拉去踱步田径场。才没走十来米,我心神不定,挣脱同事扯住我的手臂折回身,还没进教室,却见得迎面已有“警报”奔我而来,我不禁暗自佩服自己的心灵感应。而阴雨绵绵之日,会断了我徜徉屋外的念想,死心塌地地“守”着我那“一亩三分”,而不会有牵挂,不觉得遗憾……
今天,朋友的《操场上兜一圈》,让我羡慕不已,勾起了我几多的回忆……
不记得什么时候起,喜欢午后的时光,只是知道很久了;却记得什么时候起,没有了属于我的午后时光,哪怕那可怜的十分钟……
但是,我依然告诉我自己,要相信,属于我的午后时光一定会回来的,一定……
评论